close

最後交易者:美國央行力挽金融狂潮的新角色

最後交易者:美國央行力挽金融狂潮的新角色特惠價

最後交易者:美國央行力挽金融狂潮的新角色網友評鑑4.5顆星

我朋友前幾天買了 覺得很滿意喔

博客來商業理財-經濟/趨勢分類網友最愛書籍

  • 定價:300
  • 優惠價:9270
  •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40

  • 最後交易者:美國央行力挽金融狂潮的新角色

    想了解更多[最後交易者:美國央行力挽金融狂潮的新角色]的內容嗎
   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

    內容簡介

      金融風暴還會再來,我們得知道央行該怎麼辦。
      保險商不解,銀行CEO也不清楚的,
      這一本書就讓讀者搞懂,FED對抗金融危機的脈絡。

      重要的是,如何因應捲土重來金融海嘯,本書也提供貨幣觀的解方,央行在教科書中的角色要因此改寫,由「最後貸款者」成為「最後交易者」。

      白芝浩(Walter Bagehot)1873年鑑於倫敦銀行業崩潰而出版的《倫巴德街》(Lombard Street),簡扼闡釋央行為什麼要當最後貸款者(lender of the last resort),以確保信用體系處於風雨飄搖之際的流動性。白芝浩的著作立下了原則,對於定位現代央行的角色,尤其在危機時期的角色,裨益良多。不過,近年的全球性金融崩潰,形成前所未見的考驗。有鑑於此,《最後交易者─美國央行力挽金融狂瀾的新角色》(The New Lombard Street,原文直譯指新倫巴德街)列舉必要的創新原則,以因應當今市場的動盪,好重建金融體制。

      便於讀者了解今日危機是怎麼來的,作者佩里.梅林(Perry Mehrling)追溯聯準會1913年成立以來,美國銀行業體制內形成的概念和制度。他解釋聯準會如何自英國和歐洲汲取典型的央行智慧,並加以調整,以配合美國獨特且活躍的金融狀況。梅林也陳明,聯準會不知不覺扮起了最後交易者(dealer of last resort),為的是要確保證券市場的流通性,證券市場也正是近年金融危機最激盪的市場。迄今,危機餘波盪漾,聯準會不得不以史無前例的方式來調整,也必須要有一套可依循的新原則。在《最後交易者》中,梅林倡議回歸央行典型的「貨幣觀」,從貨幣市場來評估風險,並重振金融體制的信心。

    作者簡介

    佩里.梅林(Perry Mehrling)

      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經濟學教授,著有《費雪.布萊克回憶錄》(Fischer Black and Revolutionary Idea of Finance) 和《Public Interest: American Monetary Thought, 1920-1970》

    譯者簡介

    劉忠勇
     
      中山大學外文系畢,任職新聞編譯逾15年,待過中央日報、經濟日報、彭博社。譯作之餘也替老兵留史,著有《落葉成泥:中華民國傘兵作戰史》和《頂好!出死入生的中美突擊隊》。


    ...繼續閱讀



    , , , ,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
      financ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